贾母立刻同意,要给宝玉点这长明灯。还吩咐以后宝玉出门,让跟着的小幺儿们随身带几串钱,撒给路上遇到的穷苦人和僧道们。
马道婆辞了贾母,来到赵姨娘房中,他见到赵姨娘正在做鞋,就请求赵姨娘给她一些料子做双鞋穿。
赵姨娘又哭穷又诉苦,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马道婆说道:“将来把哥儿熬大了,谋个一官半职,还愁没有钱花!”
赵姨娘就把一肚子的怨恨发、泄到宝玉身上,说宝玉和贾环同样是老爷的骨肉,只不过宝玉模样好点儿,处处讨人喜欢,却讨厌贾环。
她又咬牙切齿的骂凤姐儿,把着家,处处亏待他们娘俩。恨不得立刻让宝玉和凤姐儿立时就死了,将来贾政百年之后,荣国府的财产都由贾环来继承。
马道婆就说她有办法,只要赵姨娘舍得钱财,就能够让宝玉,凤姐儿横死。
赵姨娘瞅瞅外面没人,就打开箱子,取出些衣服首饰,自己攒的体己银子,又写了一张五十两的欠据,马道婆才答应给她办。
马道婆剪了两个纸人,让赵姨娘把二人的生辰八字都写上,又用蓝纸剪了五个纸人,跟那两个钉在一起,她回家做法,自有效应。
这天王夫人在稻香村和李纨商量贾兰的教养问题,她来问李纨对给贾兰找的先生有何要求之类的。因为王夫人知道李纨出身,对这些很在行。
而且母亲总是最了解孩子的,李纨的意见很重要。
王夫人这几年都很关心贾兰这个孙子,李纨从一开始的受宠若惊,诚惶诚恐,到现在她已经习以为常了,而且很感激王夫人对他们母子的照顾。
贾母在孙子辈儿从孙子辈儿当中,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宝玉。
王夫人对贾兰的关心让李纨感到很高兴,觉得还是自己的祖母疼自己的孙子,这点果然没错。再隔一辈可能就不亲了。
贾珠刚没的那几年,李纨认为也许是太太还没有走出丧子之痛,所以才对她们母子两个冷淡了一些,等到贾兰渐长了几岁,王夫人已经缓过劲儿来,对他们母子二人都十分关心。
有没有当家人的关心,在这府中过的日子可是完全不一样的。
李纨刚开始失去丈夫成了寡妇时,也是如履薄冰的生活,很怕夫家怪罪,认为是她克夫才让丈夫英年早逝。
事实上,李纨也时常自责,自己当初没能照顾好贾珠,让他生了病还一病就这么去了。
现在李纨早就接受了现实,也不再去想那么多,她唯一的念想就是好好培养贾兰,所以对贾兰的管教从小就十分严厉,规矩森严,而且她亲自给贾兰早早的开了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