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旦说:“荔枝和龙眼都生于南方,长于南方,但是若论起外貌和味道,龙眼都过于朴实,远远逊色于荔枝,若是要选择的话,荔枝。”
太平说:“荔枝性热容易上火,相反龙眼性平,滋补气血,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一时口腹之欲,选荔枝是人之常情。但是若固本培元,龙眼是不二之选。”
李旦说:“但是论功绩,论智谋,论气度,三郎确实更胜一筹,更能担当天下大任。”
太平看出来他满意李隆基的想法很强烈,这时她若是偏偏要劝,也许会让李旦立李隆基的决定更加坚定,干脆说道:“看来皇兄已经心中有人选了,那为何不直接立三郎为太子,何以还要眉头紧锁呢?”
皇上说:“但是朝臣之中支持成器的似乎也不少,我若是立了三郎自然会有人不满意。”当皇上也不是为所欲为的,特别是现如今朝臣支持各半的时候,往往这样的决定越要让人信服,可是力太子又非常事。
太平说:“是啊,成器毕竟曾为太子和皇嗣孙,身份尊贵,他也没有什么大错,若是皇上直接选他的庶出弟弟立为太子的话,会陷他于尴尬境地,也会让很多支持正统嫡出的人无所适从。”
皇上说:“正是这样,而且我观成器似乎也有一争的想法,现在我李唐天下,局面好不容易稳定下来,我不愿意看到他们兄弟因为储君之位争斗不休,伤了和气。”
太平不紧不慢地说:“若说一点都不相争,那只能说皇兄是太过想当然了。古往今来,能把皇位心甘情愿拱手让人的人,算上饶舜恐怕都不超过五个,那需要何等的气量,也许唯有圣人才能做到吧,两个侄子非是圣人,皇兄又怎么能强求呢?”
太平说的话直戳中皇上的心窝子,他做了皇帝之后,恐怕只有皇妹才会对他说这些知心话了,别人哪敢说这番‘忠言逆耳’的言谈。
皇上说:“你说的有道理,的确是朕想当然了,我曾经想着以成器的淡泊心性,或许会直接让给三郎。”可是试探过后发现,李成器没这个想法。
如果不是有太平横插一杠,李成器的确会那么干,不过跟他心性淡泊高尚与否没什么关系。宋王只是觉得没有自信没能力,怕自己难当大任罢了。
太平说:“既然一时不能做下决定,不如就先搁置,也并非非要离太子不可。”
皇上说:“我已是暮年,怎能不为将来的后继之人做打算。”
太平说:“皇兄身体硬朗,又一向康泰,自然可以打算,不过并不是急于一时。”她顿了顿说,“而且,前车之鉴,太子不仅是稳定朝局,有时也是一把双刃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