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零年代女首富 第305节(1 / 2)

八零年代女首富 金面佛 2551 字 19小时前

从1989年下半年到1991年,媒体上铺天盖地发表“问一问姓社姓资”的文章,来势汹汹。

虽然法律没有改变,但在舆论中,私营经济成了阶级.斗争的假想敌。

一些私营企业家们想起了共和国历史上那些令人心悸的日子。

本来私营企业就战战兢兢。那时候流行一句民谣:“党的政策像月亮,初一十五不一样。”现在一看报纸,不得了,于是一些人转向国外办起了企业并设法弄到绿卡,回国来揣着绿卡一边经营一边观望;另一些人不得不“挂靠”在集体企业名下,戴上“红帽子”……

明明是自筹资金、自主经营、自由组合、自负盈亏的私营企业,偏偏要顶着个集体企业的帽子集体没投一分钱 ,这就造成了产权关系和司法解释的混乱,导致无数纷争和悲剧。

人们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。据统计,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,在“左”思潮影响下,有名的私营企业家就逮捕并判决了200多个。罪名是“贪污”、“挪用公款”等等。

自已分掉自己赚来的利润,是“贪污”;自己调拨自己的资金,是“挪用公款”……因为你戴着“集体”的红帽子。

河北一位私营企业家,因为“贪污”等罪,被判18年徒刑。热心的律师和记者为他鸣不平,说“贪污”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国企人员私拿公款,而这位企业家是无业人员,犯罪主体资格不符。又说他是自筹资金、自主经营、自由组合、自负盈亏的“四自”,国家和集体没投一分钱,实质上是私营企业。他的钱是自己经营所得,不能定为贪污等等,但是没有用,还得在狱中服刑。

《中华工商时报》1989年11月10日发表文章说:“近几个月来全国个体户锐减了近四百万。”

新华社办的《中国记者》月刊1990年5月号发表文章说:“近来在报纸和刊物上,有关个体户的报道少了。原因呢?不少编辑部感到有点拿不准。至于社会上,则更有甚者。在有的人眼中,个体经济已成了背时之物,最好是从重从快惩罚打击。有的人误以为中央已经收了,取缔是早晚的事。新闻界在一段时间内的沉默,增加了这种不安情绪。前几个月全国个体户锐减360万人,不能说和这种氛围没有关系。”

这就是当时的舆论环境。

第266章 那就先做下来(捉虫)

舆论压力已经转移到校园。

作为当初的风暴中心, 这一年新入学的大学生们都被集体拉去军训一年。而学校新的领导班子也相当紧张,生怕再出事儿。

李东方当初风头太劲,算是校园领袖之一, 不然也不至于被抓进看守所。毕竟看守所空间有限, 不可能关那么多人。

现在,这个家伙明明已经研究生毕业, 不老老实实回乡报到不说, 还在学校里游来晃去,纠结一帮学生凑在一起,想干啥?

尽管李东方解释了他就是单纯地在做程序,但校方已经变成了惊弓之鸟,坚持让他赶紧走人。

争执之下,双方大吵一架, 连李东方的导师都被牵连到了。

余成过去找他的时候, 他已经喝得一塌糊涂, 因为是从前晚开始喝的。

至于徐文文,这个姑娘带着队伍去外地跑业务了, 根本顾不上管这茬。

周秋萍看着李东方醉醺醺的模样, 十分无语地看着余成:“你把他捞过来怎么办?晚上睡哪儿?”

余成也头疼:“学校不让他呆着, 我也不好把他丢在那里。现在晚上气温低了,万一冻出个好歹来怎么办?”

他本来想的挺简单的,他估计曹总不会在周家一直待下去, 那就有一间空屋子可以暂且收留李东方。

但他没想到,就一天的功夫, 家里又多了两个小伙子, 所以才这么尴尬。

周秋萍捏着鼻子让余成把李东方先挪到前面的小楼房里, 抱怨道:“你把他拉去何谓那里也好啊。”

反正何谓的四合院大, 他本来也把房子当成招待朋友的地方。每间屋都有床榻,不管哪个朋友过去,都不至于让人睡地面。

余成看了她一眼,咽下了到嘴边的话。

他把人拎过来,一方面是担心周秋萍有要紧的话和李东方说,另一方面则是他已经一天没见到她人了,他很想看看她。

即便什么事都不能做,光是看看,他也能够生出种满足。

有的时候,人饿久了是不能吃到甜的,否则,食欲一涌上来,就再也压抑不住。

楼房以前是茶楼,屋子里留下了不少大桌子。周秋萍把桌子拼到一块,招呼余成把人放上去:“就这么凑合躺着吧。你等等,我去弄点被子过来。”

阿妈搬过来时,秉着赌气的心思,啥东西都没留下,就连旧被褥也一并搬了过来。这会儿刚好派上用场。

周高氏在房里陪着两个孙女儿呢,看女儿来来回回,忍不住叹气:“这个小李也真是的,咋喝成这样了?”

得亏小家伙们的睡眠好,不然早就被他那一嗓子给吵醒了。

周秋萍看看没什么东西落了,便关上橱柜门,转过头来叹息:“他心里憋屈的慌,也难怪。”

周高氏开始抱怨:“这学校也真是的,当老师的人怎么这么小鸡肚肠?自己的学生,就算有错,人家认错了,也没在搞事情,咋就容不下人呢?哦,非要把人一个个都逼走了才高兴。我看啊,此处不留爷,自有留爷处,他还真不如出去算了。”

周秋萍打水洗脸,闻声就笑了:“你别说,这种事还真说不来。”

上辈子她听说过件事。

大概是90年代初,美国有一次放开绿卡,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。当时很多呆在美国的中国人拿到了绿卡。后来他们想回国时,好像要去大使馆写一封悔过书。写完了,就能正常回国当学者做教授。有些知名学者,当时就是这么回国的,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在国内顺利升职称。

但当时和他们差不多情况,没有出国留在国内的人,却因为档案里的一页纸,彻底断了在学术和科研界发展的可能。除了跳出来的人,留在体制内的,几乎都郁郁寡欢,再无施展才华的机会。

周秋萍也不知道这个说法是真是假。她毕竟不是这个圈子的人。

但人啊,有的时候必须得再往前跑一跑,往上爬一爬。只有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,那些禁锢才有机会消失。

这些,她当然不好跟阿妈讲,她只能强调:“我不会限制他的自由,要如何选择,看他自己。不过我得实话实说,他到了国外,在事业上取得发展的机会未必有留在国内大。国外这方面已经很成熟,而且有大量技术人才,他过去可能得不到机会。而留在国内,有的是舞台让他展现。反正他也不走仕途,不吃公家饭,那些事情影响不大。”

周高氏有心感慨两句,可时候实在不早了,只能招呼女儿:“睡觉睡觉。”

周秋萍躺在床上,亲了亲两个睡得小脸红扑扑的丫头。真服了小孩子呀,这睡眠质量。大人在旁边说啥,都不影响他们小呼噜打得欢快。

临闭上眼睛之前,她还在心中思量,明天起床一定要和李东方好好聊聊。看这家伙到底怎么想的。

然而交谈这种事情必须得是双向的,不能一厢情愿。

第二天早上,周秋萍是顺利起床了,而且神清气爽。

但是李东方那货人菜瘾大,昨晚吐了,今天早上才算正儿八经睡着,这会儿还在呼打成雷呢。